会议期间各课题长和业务骨干就课题相关的工作进展和航次作业向项目咨询专家和项目首席科学家进行了汇报,并就下一步重点工作、航次安排和国际合作等展开了讨论交流。项目执行至今已完成46台被动源地震观测台站在南海深海盆的布设,完成了南海、苏门答腊-爪哇岛、北吕宋弧等地玄武岩样品的采样工作,并启动了漂浮式海底地震仪的采购工作。此外,各课题在2019年度获得了一系列的进展,包括——基于公开的被动源地震数据,利用横波分裂和接收函数叠加等方法研究了苏门答腊俯冲带区域的地幔深部结构与构造;基于玄武岩样品的分析开展了慢速扩张洋脊的岩浆动力学过程、南海及周边地幔源区示踪和地幔柱活动证据以及南海东向俯冲吕宋弧岩浆活动等方面的研究;基于最新的全球板块重构模型,利用GPlates计算模拟获知了东南亚环形俯冲系统的三维地幔对流动力学特征。
咨询专家组认真听取了各课题汇报后,认为项目进展符合要求,同时就项目航次、野外考察、重点研究区域和国际合作方式等方面给出了具体的意见与建议,希望项目组加大国际合作方式,合理规划,重点突出,促进项目更多实质的国际交流。李家彪院士对项目的研究内容、航次和国际合作进行了总结,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
通过本次项目启动会,各课题对自己研究重点、外业安排、下一步工作的实施计划和国际合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增加了课题组间的交流,为后续工作的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