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3月2日,由我所海洋生态与环境实验室主办的中德合作项目“边缘海人类活动指纹:污染物扩散与指纹研究——中国近海与北海和波罗的海的研究比较”(以下简称“边缘海人类活动指纹”项目)第二次研讨会在杭召开,德方会议代表主要来自德国亥姆霍兹近海研究中心、德国汉堡大学、莱布尼兹波罗的海研究所等,中方会议代表主来自中科院南土所、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等。
“边缘海人类活动指纹”项目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海洋局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关于加强中德海洋与极地领域合作的联合声明(2013-2020)》及《中德海洋科技合作第17次联委会会议纪要》指导下,中德双方多家科研机构于2016年联合申报,并于2017年正式启动。该项目以我国近岸海域为主要研究区域,对各项人类活动污染物质在近海的输入、迁移转化包括营养盐动力过程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等进行分析,通过与欧洲北海、波罗的海研究进行比较分析,开展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双重因素综合影响下人类活动污染物在近岸海域的扩散与指纹研究。该合作项目的开展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人类活动污染物在我国近海的分布及其行为,为我国近海环境的改善、管理提供针对性的理论支持。
会议期间,中德双方项目负责人分别就项目总体进展情况做了汇报,并介绍了双方科研人员交流合作情况,其他各位与会专家也分别对项目前期成果做了报告。我所金海燕研究员,杨佰娟副研究员,杨志助理研究员和王斌助理研究员就生态实验室工作情况,微塑料分析进展以及东海和象山港营养盐来源输入与生态环境效应等方面作了报告。双方科学家也针对下一步的项目任务、合作发表论文以及科研人员互访交流等方面充分交换了意见,并就新的项目合作方向达成了共识。
来访人员还参观了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与年轻科研人员进行了交流,对我所科研平台和科研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