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海岸带与海岛研究中心牵头编制完成《牡蛎礁生态减灾修复手册(试行)》(以下简称《手册》)。自然资源部海洋预警监测司于6月8日发布,并在“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汕头主场活动上向公众展示。
牡蛎礁是一种典型海岸带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温带和亚热带海湾、河口、潟湖的潮间带和潮下带浅水区,在净化水体、提供栖息生境、消浪弱流、防止岸线侵蚀方面发挥着强大作用,是适应、减缓和抵御风暴潮等海洋灾害的天然屏障。受过度采捕、病害、环境污染等影响,我国自然牡蛎礁数量较少,并持续呈减少趋势,亟需实施生态修复。
《手册》以生态与减灾协同增效为目标,以实践经验和国内外研究成果为基础,对牡蛎礁修复的本底调查、生态问题诊断、修复目标、修复方案设计、修复措施、跟踪监测、效果评估和适应性管理等技术环节作了详细说明,内容丰富,操作性强,是牡蛎礁减灾修复项目实施的指导性工具书,可为沿海地方实施牡蛎礁生态减灾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自2019年以来,海岛海岸带生态保护与修复团队依托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深入开展了牡蛎礁调查、评估、修复技术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编制完成《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导则 第7部分:牡蛎礁》和《海岸带生态减灾修复技术导则 第6部分:牡蛎礁》团体标准,并于2020年由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发布。《手册》的发布是我所在牡蛎礁保护修复方面迈出的坚实一步,进一步提升了我所牡蛎礁修复技术支撑能力,将有效推动我国典型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