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速递
- 
                                
                                      应用地幔转换带界面起伏约束俯冲板块脱水和热物质上涌 俯冲带通常代表海洋板块向大陆板块或者另一个海洋板块俯冲的汇聚板块边界,是地球表层物质向深部循环输运的重要通道和窗口,其过程引发的火山活动、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常造成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俯冲带作为地球不同圈层间物质输运与循环的主要区域之一,一直是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本研究聚焦的科学问题涉及 2023-02-09 详情
- 
                                
                                      耦合模型揭示台风风暴潮对浙江河流洪水影响 我所海岛中心海岛海岸带团队与东京大学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Remote Sensing上发表了题为“Impact of Tides and Surges on Fluvial Floods in Coastal Regions”的研究成果。第一作者为我中心梁慧迪博士,通讯作者为东京大学周旭东助理教授。 2023-02-08 详情
- 
                                
                                      大气与海洋共同驱动下东北太平洋海洋热浪的发生机制研究 近日,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云涛研究员团队及合作者在海洋热浪发生机制领域取得新进展,该成果发表在《自然》合作期刊《npj-气候与大气科学》上。 2023-02-03 详情
- 
                                
                                      新特提斯洋东南段动力过程及东南亚的形成 我所丁巍伟研究员团队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朱日祥院士团队开展合作,基于最新获取的海陆联合长周期天然地震观测数据对东南亚地区进行了地震层析成像,获得了新特提斯洋东南段的深部结构特征. 2023-02-03 详情
- 
                                
                                      南海海盆沉积的前世今生 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自2014年以来先后在南海执行了349、367、368及368x航次,在南海海盆区钻探了12口钻井,使得南海海盆区精准的层序地层格架建立成为可能。自然资源部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丁巍伟研究员(通讯作者)和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博士研究生王菲(第一作者)基于IODP钻探数据,对南海海盆区超过30条多道地震剖面进行了地质解释,首次对南海全海盆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通量进行计算,从而对海盆的沉积过程进行半定量化约束,重建了南海海盆沉积物的百万年尺度的搬运和堆积过程,并对沉积过程的控制因素以 2023-01-30 详情
- 
                                
                                      长江口缺氧年际变异规律及其对ENSO事件的响应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海动力与生态环境团队在长江口外缺氧区年际规律及其对ENSO事件的响应方面获得新认识,成果发表在期刊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的“大河口富营养化、藻华、缺氧和海洋酸化”专辑,第一作者为马晓博士,通讯作者为周锋研究员 2023-01-30 详情
- 
                                
                                      九州-帕劳海脊南段地壳结构特征及构造属性 为揭示KPR南段的深部地壳结构特征,自然资源部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海底演化与动力过程团队利用2020年初我国首次在KPR南段获得的沿脊和跨过KPR脊的主动源OBS数据开展层析成像研究,获取KPR下方精细的纵波速度结构,据此对KPR沿脊方向和垂直脊方向的深部地壳结构进行分析。 2023-01-30 详情
- 
                                
                                      海底热液硫化物氧化过程中重金属的地质归宿 自然资源部海底科学实验室西南印度洋硫化物项目组胡思谊博士(第一作者)、陶春辉研究员(通讯作者)及其合作者在海底热液硫化物氧化过程中元素的释放、迁移和富集规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3-01-30 详情
- 
                                
                                      多光谱反演水深信息精度分析 自然资源部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张凯关于多光谱反演水深信息精度分析的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该项研究进一步深化了海底科学实验室在海底地形信息 2023-01-17 详情
- 
                                
                                      基于多尺度磁法首次识别窄磁条带进而重构了间断性拆离系统演化过程 超慢速洋脊岩浆与构造作用可导致洋壳跳跃式增生,并且对热液循环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因没有较好的方法约束洋脊附近的年龄,目前需精细描述这过程比较困难。自然资源部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吴涛博士与所在项目组负责人陶春辉研究员(通讯作者)等,联合伍兹霍尔海洋研究 2023-01-17 详情
- 
                                
                                      陆地径流对古海冰重建工作的影响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重点实验室(MED)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团队与浙江大学、海洋一所、法国索邦大学和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等机构合作,在地球科学期刊《Geochemistry, Geophysics, Geosystems 2023-01-11 详情
- 
                                
                                      基于碳同位素(13C 和14C)量化南海沉降颗粒有机碳垂向和侧向来源的相对贡献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重点实验室(MED)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团队(MBCG)与同济大学、德国汉堡大学和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等机构合作,在地球科学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 2023-01-11 详情
- 
                                
                                      黄东海夜光藻种群变化及其受控机制 近日,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近海生态团队与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Noctiluca scintillans distribution largely regulated by phytoplankton biomass in the East China Sea and 2023-01-11 详情
- 
                                
                                      重建西北冰洋近百年来环境演变 近日,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团队与法国索邦大学、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和广东海洋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在国际环境科学期刊《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上发表了题为“Centennial-scale variability of sea-ice cover in the Chukchi Sea since AD 1850 based on biomarke 2023-01-11 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