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公众号
  • English
  • 二所概况
    所情简介 主要职责 机构设置 现任领导 历史沿革
  • 二所新闻
    所内要闻 媒体二所 专题活动
  • 科学研究
    科研概况 学科方向 科研成果 知识产权 学术期刊
  • 人才队伍
    人才概况 两院院士 浙江省特级专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创新团队 国务院政府特贴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 人才培养
    硕士生 博士生 博士后 表格下载
  • 党群文化
    二所精神 党群工作 纪检审计
  • 国际交流
    国际交流概况 国际交流项目 国际组织任职 海洋十年
  • 平台资质
    浙江省海洋学会 海洋检测中心 标准物质中心 资质证书 舟山科技研发基地 临安科创基地 仪器共享平台
  • 信息公开
    图书馆 财务信息 政府采购 国有房屋租金减免 所属企业
  • 首页
  • 二所概况
    • 所情简介
    • 主要职责
    • 机构设置
    • 现任领导
    • 历史沿革
  • 二所新闻
    • 所内要闻
    • 媒体二所
    • 专题活动
  • 科学研究
    • 科研概况
    • 学科方向
    • 科研成果
    • 知识产权
    • 学术期刊
  • 人才队伍
    • 人才概况
    • 两院院士
    • 浙江省特级专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百千万人才工程
    • 国家级创新团队
    • 国务院政府特贴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人才培养
    • 硕士生
    • 博士生
    • 博士后
    • 表格下载
  • 党群文化
    • 二所精神
    • 党群工作
    • 纪检审计
  • 国际交流
    • 国际交流概况
    • 国际交流项目
    • 国际组织任职
    • 海洋十年
  • 平台资质
    • 浙江省海洋学会
    • 海洋检测中心
    • 标准物质中心
    • 资质证书
    • 舟山科技研发基地
    • 临安科创基地
    • 仪器共享平台
  • 信息公开
    • 图书馆
    • 财务信息
    • 政府采购
    • 国有房屋租金减免
    • 所属企业
  • ENGLISH

成果速递

  • 科学研究
    • 科研概况
    • 学科方向
    • 科研成果
      • 重大科研成果
      • 省部级以上奖励
      • 成果速递
    • 知识产权
      • 专利
      • 软件
    • 学术期刊

成果速递

    当前位置:
  1. 首页
  2. 科学研究
  3. 科研成果
  4. 成果速递
  • 构造-古地理变化对南沙地区新生代沉积分布的影响

    南沙地区位于南海南部陆缘,新生代以来经历陆缘拉张-漂移裂解-俯冲碰撞等一系列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使得其由中纬度逐渐漂移至低纬度现今位置,移动距离超过1300km。古地理环境上,南沙地区由陆相转向海相;在新生代东亚季风系统的形成和加强下,南沙地区周缘河流如湄公河、拉让河以及低海平面时期巽他陆架出露形成

    2025-10-24

    详情
  • 北太平洋海洋环流转变对古生产力的驱动作用

    国际地学权威期刊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EPSL)在线发表我所海底科学与划界全国重点实验室李小虎研究员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中新世以来北太平洋古生产力与海洋环流及磷循环变化之间的耦合关系,为理解中—新生代海洋循环演化及其气候意义提供了新的地

    2025-10-24

    详情
  • 利用接收函数PmS和PPmS约束全地壳方位各向异性

    地壳各向异性是研究地震活动与地壳动力学演化的重要依据,接收函数莫霍面P-S转换波PmS到时随反方位角的周期性变化被广泛应用于约束地壳方位各向异性特征。受地震活动分布不均匀、部分地震台站记录周期偏短、莫霍面上下介质复杂多变及环境噪声等影响,一些接收函数PmS震相无法准确识别或缺失,使得利用PmS约束地

    2025-10-24

    详情
  • GCA/CG∣黄铁矿-白铁矿微区化学特征:窥探海底热液系统成矿过程的窗口

    东太平洋海隆鸟巢热液区与南大西洋中脊洵美热液区的最新研究表明,黄铁矿-白铁矿组合及硫化物烟囱体的演化过程蕴含着揭示海底热液系统动力学的关键信息。李小虎研究团队孟兴伟博士通过原位微量元素-S同位素联用技术,系统阐明了矿物形成路径与元素再分配机制,为深海成矿模型与资源勘探提供了新方向。1. 黄铁矿-白铁

    2025-10-24

    详情
  • 西菲律宾海盆中央裂谷带的构造分段特征与变形机制

    俯冲带弧后盆地的大洋岩石圈常经历强烈的构造改造,其演化过程显著区别于以岩浆增生为主导的洋中脊。阐明这一过程的控制机制,对深化弧后盆地演化认识及完善洋壳形成模式至关重要。西菲律宾海盆中央裂谷带形成于海盆扩张末期,是研究弧后构造动力学的理想窗口。尽管最新研究已揭示其东段因强烈构造变形发育了拆离断层与超薄

    2025-10-24

    详情
  • 北冰洋欧亚盆地自54 百万年以来的沉积历史与过程研究

    欧亚盆地是北冰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南森盆地与阿蒙森盆地构成,中间被加克洋中脊分隔。该区域沉积厚度可达4–5公里,但受限于极地海冰覆盖,早期对其沉积历史和过程的系统认知仍较匮乏。近年来,随着大量多道地震剖面数据的公开,研究者有机会以地震资料为基础,定量恢复该盆地54百万年(Ma)以来的沉积演化历史及其

    2025-10-24

    详情
  • GCA| 锌同位素揭示洋中脊岩浆房的动态演化过程

    洋中脊孕育着地球上约70%的岩浆活动,其下方软流圈产生的岩浆在上升-喷发形成洋壳之前,会先进入岩浆房经历分离结晶。准确理解岩浆房的演化机制对研究洋中脊的元素和能量循环至关重要。传统观点认为,洋中脊玄武岩(层2)与下洋壳辉长岩(层3)在成分上互补,分别代表喷发的熔体和残留的岩浆房结晶产物。然而,对这两

    2025-10-24

    详情
  • 北冰洋加克洋中脊地脉动特征:来自JASMInE海底地震调查结果

    北冰洋在极地和全球气候调节中扮演着重要作用。随着气候变暖,北冰洋近地表温度上升速度几乎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 – 3倍,尤其是以北巴伦支海为代表的北冰洋边缘海,已成为“热点”区域。温度升高造成的海冰消减,使得水体分层减弱和海–气能量交换加剧,进而可能引发更频繁或更强烈的气旋活动和海浪运动,改变北极的海洋

    2025-10-24

    详情
  • 大西洋中脊地幔熔体二氧化碳脱气触发深部地幔微地震

    挥发性物质(CO2、H2O)在大洋中脊下的地幔熔融过程中起着基础性作用,但它们在熔体运移过程中的具体作用仍不清晰。近日,海底科学实验室的“海底演化与动力过程”团队的于志腾研究员,与法国、意大利等科研团队合作,通过分析在赤道大西洋中脊部署的海底地震仪记录(OBS)的地震学数据,在洋脊扩张中心下方发现了

    2025-10-24

    详情
  • 软流圈地幔成分不均一性调控洋中脊的扩张方式

           全球洋中脊延伸7万余公里,形成地球三分之二的洋壳。其扩张方式分为对称型(岩浆充足的快速洋脊,如太平洋隆)与非对称型(岩浆匮乏的慢速洋脊,如大西洋中脊)。慢速洋脊常同时存在两种模式,部分区域甚至随时间交替变化,这种转变虽与岩浆供给波动相关,但短期诱

    2025-10-15

    详情
  • 爪哇海沟俯冲板片的破裂机制-来自动力学数值模拟的启示

    爪哇海沟位于东南亚环形俯冲体系的最南端,在此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向巽他大陆下方俯冲。地震层析成像结果表明在爪哇海沟200-400km深度存在板片洞,岩石地球化学证据则证明下地幔物质会经由板片洞上涌至地幔楔,导致了浅部富钾性异常岛弧岩浆活动,形成了包括多巴火山在内的超级火山。然而对于爪哇海沟下部俯冲板片

    2024-12-26

    详情
  • 西北印度洋卡尔斯伯格脊卧蚕1号区成矿作用研究

    海底多金属硫化物是最具开采前景的海底矿产资源之一。慢速扩张的大洋中脊是发育多金属硫化物的重要构造环境,大型多金属硫化物矿床通常发育于离轴区域,受拆离断层控制,而在轴部新火山脊上大规模成矿作用的现象与机制目前尚不清晰。2013年中国大洋28航次,我国在西北印度洋卡尔斯伯格脊一处轴部火山脊发现了卧蚕1号

    2024-12-25

    详情
  • 北极调控轨道尺度大气CO2浓度新机制

    自中更新世革命(MPT)以来,大气CO2浓度与深海碳库之间的关系是我们理解气候动力学的基石。封存在大洋深处巨量的碳库不仅维持着寒冷的冰期气候,也是导致冰消期气候反转的物质基础。然而,深海碳库的释放并不能完全解释冰芯记录的大气CO2变化模式。特别是在冰盖扩张期间,大气CO2浓度其实就已经趋于稳定并开始

    2024-12-25

    详情
  • 基于多尺度分辨率融合的岛礁浅海水深反演取得新进展

    岛礁浅海区域水深数据的获取是海岸带管理、工程建设及航道安全等的关键前提。水深测量手段随着技术发展在精度和效率上实现了显著提升,传统调查技术手段代价高昂且作业条件限制使得其无法获取高时空分辨率的水深数据。随着对地观测卫星遥感技术的进步,卫星水深反演(Satellite Derived Bathymet

    2024-12-25

    详情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
  •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保俶北路36号

  • 邮编:310012

  • 招生电话:0571-81963017

  • 电话:0571-88830507

友情链接:
政府机构
  • 自然资源部
  • 国家科技部
  • 生态环境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中国科学院
  • 中国工程院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中国海洋学会
部属单位
  •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
  •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
  • 海洋一所
  • 海洋三所
  • 海洋四所
  •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 国家海洋卫星应用中心
  •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 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
所内链接
  • 卫星海洋环境监测预警全国重点实验室
  • 海底科学与划界全国重点实验室
  • 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0040255号-2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9276号 技术支持 : 寸草心科技   管理登录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者